联系作者
联系作者

# 1.1 Wechat Mini Apps --- How do they work?

# 1.1.1 Paralelle Archotecture and Exparser Framework

# Common methods for page rendering

  1. Naitve:Smooth, but not scalable and flexible enough as your requirements grow overtime, limited deployment options.
  2. Web-rendering:Easy for refactoring and deployment, but unstable during loading phase, can be laggy sometimes.
  3. Hybrid-rendering:Lots of options in terms of tools selection, careful consideration is required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hat strikes a balance between speed abd performance.

# Hybrid-rendering

Both native-rendering nd web-rendering have their own pros and cons. Below we have 3 strategies that give us a balance of all facto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icks and hacks

  • PhoneGap: Bascially just a web interfac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we wrap it with a native layer which provides API access to some native features
  • React Native: Most native experience, but not so stable
  • JS-SDK: Provides certain native feature access such as camara, scanning, etc.

# 微信小程序的选择

基于JS-SDK和资源离线缓存的Hybrid方案

  • 界面渲染采用Web技术
  • 页面使用独立的Webview渲染
  • 资源打包一次下载后缓存使用,并且异步更新
  • 提供原生组件和原生能力调用接口

# 双线程架构

小程序分为逻辑层渲染层,它们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native;每打开一个页面会开辟一个webview,它们独立渲染;所以返回的时候,直接从内存里加载

优点:

  1. 流畅性:渲染层和逻辑层分别运行在不同的线程,互不阻塞
  2. 安全性:逻辑层无法直接修改渲染层的内容,也无法直接获取敏感数据
  3. 灵活轻量:基础库集成在微信端,业务代码轻量话,两者都可以远程更新
  4. 渲染主要还是web技术,具备了Web开发的效率和灵活

缺点:

  1. 开发成本:与传统开发有所区别的语法和结构,已有的的功能无法直接运行在小程序上,需要移植成本
  2. 非实时性:由于渲染层和逻辑层的分离,大多数操作都变成了异步,复杂场景处理繁琐
  3. 能力限制:页面大小,打开数量和内存回收都存在限制和一定的不可控性
  4. 性能优化:与传统的web开发的性能问题有所不同,需要另行优化性能问题

# Exparser框架

微信小程序中负责组件的组织框架,包括内置组件和自定义组件的管理

  • 基于shadow DOM模型,但是又不依赖浏览器和其他工具库
  • 可在JS环境中运行,使的逻辑层和渲染层模型一致
  • 高效轻量,性能表现好,在组件实例极多的环境下表现尤其优异,同时代码尺寸也较小

自定义组件的创建流程

  1. 以Component构造器的内容创建组件对象
  2. 为组件对象添加注册时声明的data
  3. 结合WXML,生成组件Shadow Tree
  4. Shadow Tree装入Compose Tree
  5. 依次触发组件的created、attached等事件

# 1.1.2 Web和Native的通信原理

# Web发送数据到Native 重要

  • 拦截URL Scheme :Native的WebView拦截Web页面发出的特定格式的网络请求
  • 拦截prompt API :Native的WebView拦截Web页面中的window.prompt等api的调用
  • Native API注入:Native在javaScript环境上下文直接注入javascript方法以供调用

# 1. 拦截URL Scheme

net://post?id=123 net是自定义的协议,可以定义成net也可以是abc等

  • Scheme就是应用自定义的URL协议名,如上面代码中的netease
  • 客户端可以通过API对WebView发出的请求进行捕获并根据Scheme决定是否拦截和解析
// 这种方式不推荐,只适用于demo或低频场景
// 因为多次连续调用时,客户端只会收到最后一次消息
location.href="net://post?id=3"

// 推荐使用这种方式,消息不会丢失
const iframe = doucment.createElement('iframe')
iframe.style.display='none'
iframe.src='net://post?id=123'
doucment.body.appendChild(iframe)
setTimeout(()=>{
    iframe.remove()
},100)
// ios端:可以接收至少3000w个字符的URL;
// Android端可以接收至少200w个字符的URL
// 消息太长不利于性能;需要考虑是否直接传输这么大量的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优点:

  • 发送简单(location.href或iframe.src)
  • 兼容性强(IOS2.0+ Android 1.0+)
  • 侵入性低 缺点:
  • 消息长度限制(?)
  • 过于灵活,缺少限制,容易出错

# 2. 拦截prompt API

  • Native可以捕获和拦截WebView中alert/confirm/console/prompt等API的调用
  • 一般拦截prompt较多,因为该方法使用的使用的频率较低,不容易冲突
    • IOS:runJavaScriptTextInputPanelWithPrompt
    • Android:WebChromeClient.onJsPrompt
// 最好先判断是否处于APP内的WebView再调用
const isInAPP = /net/i.test(navigator.userAgent)
isInAPP && prompt('post?id=1')
1
2
3

# 2.Native 直接注入

  • WebView中的javascript是运行于WebView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以Native可以通过WebView直接介入javascript的执行环境(context)
// IOS UIWebview
JScontext *context=[uiWebViewvalueForKeyPath:"documentView.webView.mainFrame.javascriptContext"];

context["postBridgeMessage"]= ^(NSArray<NSArray *>*calls){
    // Native 逻辑
}
// Android
// 其中@javascriptInterface注解是安全机制,可以搜索后详细了解
public class BridgeLogic {
    // @JavascriptInterface
    public void sendData(String message) {
        // native 逻辑
    }
}
private void initView() {
    webView=(WebView) findViewById(R.id.webview);
    // 开启webview Javascript 手动执行 默认为false
    webview.getSettings().setJavascriptEnabled(true)
    // 传入BridgeLogic的实例并挂载到Javascript中 window.JSBridge上
    webview.addJavascriptInterface(new  BridgeLogic(),"JSBridge")
}

// Web端的Javascript调用代码
// IOS UIWebView内
window.postBridgeMessage('post?id=123')
window.JSBridge.sendData('post?id=1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优点:

  • 执行效率相对较高 缺点:
  • 数据格式灵活,但学习成本较高
  • 两端耦合性较强
  • 可能出现命名空间冲突(window对象)

# Native发送数据到Web 重要

我们可以注册一个方法到window上,native可以调用此方法并传值

  • ios: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该方法可以直接获取到javascript的执行结果)
// Swift
let title = webview.stringByEvak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document.title")
// OC
NSString*title = [webview stringByEvak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document.title"]
1
2
3
4
  • Android:loadUrl(4.4,无法直接获取javascript的执行结果)
// java
webView.loadUrl("javascript:alert('NativeMessage')")
1
2
  • Android:evaluatejavascript(4.4+,可以直接获取到javascript的执行结果)
// java
mWebView.evaluatejavascript("javascript:document.title",new ValueCallback<string>(){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Value(Strinf value){
        // 此处为js 返回结果
    }
})
1
2
3
4
5
6
7

# 1.1.3 原生组件和同层渲染

# 原生组件

原生组件的优点:

  • 扩展Web的能力:比如输入框对键盘的更好的控制
  • 更好的体验:将地图、视频交互由Native线程渲染,不占用Webview渲染线程
  • 更快的性能L:在一些高频操作场景下,可以绕过setData通信流程直接渲染

原生组件的限制:

  • css支持不全
  • ui渲染方面的限制
  • 只能在最高层级
  • 事件模型的限制

开发中涉及到原生组件的调试时,最好在真机环境下进行验证,开发者工具无法完全模拟原生组件的特性

# 同层渲染

由于原生组件带来的限制,微信研制除了同层渲染,原生组件个webview是同一层了,解决了事件绑定和css问题

# 实现原理

ios

  • wkWebView会为overflow:scroll的元素生成原生渲染层WKChildScrollView
  • 原生渲染层与其他Web元素的渲染关系已经由WKWebView内部维护好
  • 原生组件就可以插入到因为Scroll而生成的原生渲染层中

Android

  • Chromium内部存在embed类型的节点
  • Chromium会为Webview内embed节点创建Webplugin实例,并生成一个RenderLayer
  • RenderLayer可以渲染外部设置的内容
  • 小程序就可以将原生组件的内容渲染到对应的embed节点生成的RenderLayer上

利用embed渲染pdf,小程序也是利用这个特性实现了同层渲染

# 同层渲染后

css支持更好:position、margin、box-shadow、transform等都基本支持 渲染层级可控:可以使用z-index控制原生组件的渲染层级 事件机制正常:原生组件上的事件可以冒泡到父元素上进行监听或阻止 依然有一些限制:

  • 避免频繁修改CSS
  • 不能通过本组件或者父组件设置border-radius截取显示内容
  • 低版本安卓可能不支持
  • 原生组件全屏后原生组件外的元素将不可见

# 1.2 性能优化

# 性能优化的意义

小程序也需要性能优化

  • 冷启动载入慢,loading状态较长(冷启动:首次启动)
  • 数据量较大的页面更新不及时,滚动卡顿
  • 一些触摸反馈类的功能不流畅

# 1.2.1 加快小程序的启动速度

# 启动速度

核心:减少小程序启动时所需要下载的包体积

  1. 使用分包
    • 小程序的非首页或非重要页面放入分包中,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首次下载的包体积
    • 分包还可以提升小程序整体的包体积上限,也有助于后续的首屏渲染加速
{
    "pages":[
        "pages/index/index"
    ],
    "subpackages":[{
        "root":"packageA",
        "pages":[
            "pages/share/index"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分包预下载
  • 正常情况下,只有在访问到了分包页面的情况下,分包才会触发下载,降低了分包页面的打开速度
  • 分包预下载可以实现访问到某个页面时,自动预下载分包的内容,做到提前下载分包,同时又不影响主包的加载速度
{
    "pages":[
        "pages/index/index"
    ],
    "subpackages":[{
        "root":"packageA",
        "name":"nameA",
        "pages":[
            "pages/share/index"
        ]
    }],
    "preloadRule":{
        "pages/share/index":{
            "network":"all", // 什么网络情况下预下载,wifi/all
            "packages": ["packageA"] // 分包的root和name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独立分包
    • 独立分包可以独立于主包运行,不需要下载主包
    • 进入普通分包或主包页面时,主包才被下载
    • 独立分包也可以配置预下载主包
    • 一个小程序可以有多个独立分包
{
    "pages":[
        "pages/index/index"
    ],
    "subpackages":[{
        "root":"packageA",
        "name":"nameA",
        "pages":[
            "pages/share/index"
        ],
        "independent":true
    }],
    "preloadRule":{
        "pages/share/index":{
            "network":"all", // 什么网络情况下预下载,wifi/all
            "packages": ["__APP__"] // 可以预下载主包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优化启动速度的其他方式
  • 删除无用代码,并开启上传压缩,降低包体积
  • 减少包内图片大小和数量,并推荐使用Webp格式图片
  • 适当使用web-view组件

# 1.2.2 加快小程序的首屏渲染

  • 分块渲染:优先渲染屏幕高度的内容,其他内容待ready后再渲染

  • 数据预拉取:配置首屏数据接口预拉取或则周期性更新,节省数据请求时间

  • 骨架屏:使用骨架屏幕,降低用户可感知的页面渲染时间

  • 避免多余数据:

    • 避免空的生命周期方法
    • 减少初始化阶段的同步形式的方法调用
    • 避免过多或过复杂的主包页面和过多的自定义组件
    • 不参与渲染的数据采用纯数据字段

    # 数据预拉取和周期性更新

    • 数据预拉取可以在小程序冷启动的同时,提前拉取指定接口的数据,节省数据的请求时间
    • 周期性更新可以按小程序的配置,每隔12小时定时拉取指定接口的数据,不需要小程序被启动,但是需要7天内被使用过
App({
    onLaunch() {
        wx.setBackgroundFethcToken({
            token:'xxx' // 可以发送小程序存储的用户标识
        })
        wx.getBackgroundFetchData({
            fetch:'pre/periodic', // 预拉取或者周期性更新类型
            success(res) {
                console.log(res.fetchData) // 缓存数据
                console.log(res.timeStamp) // 客户端拿到缓存数据的时间戳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首屏渲染--骨架屏

骨架屏文档 (opens new window)

用开发者工具生成,然后引入业务页面,显示隐藏即可

# 1.2.3 加快小程序的动态渲染

# 减少setData传递的数据量

  • setData涉及到进程间的通信,尤其是Native向Web传递使用的是EvaluateScript的方式,过大的数据量,就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
  • 可以只传递data中变化的部分,也可以将多次setData合并为一次调用

# 正确使用自定义组件

  • 如果无法避免的需要频繁更新某一部分渲染层的ui,可以将该部分声明为一个独立的自定义组件,因为这些组件内部的数据更新是独立的,计算开销更小
  • 去掉自定义组件不必要的dataset属性,因为每次时间触发时,这些数据都会被收集传递到逻辑层
  • 一个页面内自定义组件的数量也不宜过多,否则将会因为自定义组件的注册开销影响到首屏的渲染速度

# 使用WXS

可以理解为:WXS就是直接运行于渲染层,也就是浏览器的脚本,所以存在一些能力和限制。

  • 语法上只支持类似ES5的标准
  • 与逻辑层javascript作用域隔离
  • 可以通过调用组件实例的方法或者发出自定义事件来实现与逻辑层的间接通信
  • 可以直接获取或修改组件上元素的样式
// 导出变量pull
<wxs module="pull" src="./pull.wxs">
<scroll-view
  class="pulldown-wrapper"
  bindtouchstart="{{pull.touchStart}}"
  bindtouchstart="{{pull.touchMove}}"s
  bindtouchstart="{{pull.touchEnd}}"
  change:prop="{{pull.monitorShowRefresh}}"
  prop="{{showRefresh}}"
>
<view>{{text}}</view>
</scroll-vie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wxs的通信方式

动态设置data到wxml上

wxs传送门 (opens new window)

最新更新时间: 8/16/2022, 10:50:35 AM

© 2024 web全栈体系. All Rights Reserved.(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豫ICP备19041317号-1